徐钰婷:寻梦·筑梦·圆梦 我的中国梦
日期:2016-11-18 来源:组织机构 关注:6170

【全省普通高校“讲话精神进基层”师生微宣讲比赛优秀讲稿】


寻梦·筑梦·圆梦   我的中国梦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徐钰婷

小时候,爷爷问我:“你的梦想是什么?”我毫不思索地回答:“当老师”。带着这份梦想,我成为了一名辅导员,圆了心中的教师梦。然而,这并不是梦的终点,而是梦的起点。我的梦很大,梦想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世界太平;我的梦也很小,希望我自己对学生的成长帮助有益。习总书记说:“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今天的学生就是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力军,广大教师就是打造这支中华民族‘梦之队’的筑梦人。”作为“筑梦人”,如何让讲话精神融入大学生头脑,为实现“中国梦”奋斗呢?带着这份使命,我畅想着“寻梦、筑梦、圆梦”的“中国梦”之旅。

  一、 寻梦之道路

毛泽东曾说:“倒骑毛驴的张果老永远到不了蓬莱仙境,因为他面朝东方,毛驴却向西而行,道路错了,结果只能南辕北辙。”梦想的实现首先要有正确的道路。但在寻梦的道路上,很多人会迷茫、不坚定。我有位朋友花了一大笔钱到国外去生小孩,并打算让小孩在国外接受小学、中学、大学的教育。我周边也有一些人总觉得外国的月亮比较圆,热衷国外的制度与文化,就连选择T恤、杯子等物品也要有外文才觉得高大上。我思考问题出在哪?是中国的月亮真的没有外国圆吗?是中国的的未来真的没有外国好吗?当然不是,中国用短短30多年的时间,走过了发达国家两三百年的发展历程,它从国弱民贫发展成为现在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世界上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不断提升,它让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接近民族复兴的目标。

那又是因为什么呢?是因为他们缺乏对中国历史、现在、未来的认知,缺乏对中国道路的认同和自信,不知中国道路为何而来,又即将到哪去。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最近网上火爆的80后校园大V——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徐川老师,他的党课经常是一座难求,他的文章《我为什么加入中国共产党》的阅读量已突破10万人次,他通过自身的真实经历,用生动的故事讲道理,用轻松幽默的语言引思考,让大学生对中国的认知在故事中提升,对中国道路的自信和认同在思考中坚定,它让寻梦之道路变得有趣而富有意义。

二、筑梦之精神

伟大的梦想需要伟大的精神作支撑。精神的引领,才能使“中国梦”想得长久,筑得结实。然而一次与我所带外语专业学生的对话,让我对中国精神融入头脑的现状思考良久。我问学生,为什么学外语?学生回答说,为了一份好的工作。我想,学习外语只是为了拥有一份谋生的手段吗?为什么学生把自己定位于语言交流的工具,而不是中外文化的交流使者呢?学习外语,不仅是要把国外的优秀经验运用于中国的发展与建设,更要说好中国故事,使中国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树立中国形象。而学生的回答却反映出了部分大学生对自身使命和价值的误解与低估。如何让“梦之队”用长远的眼光看世界、看中国、看自己,让“中国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呢?

  首先,要知晓何为中国精神?它是岳飞“精忠报国”、鲁迅“警世救国”、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爱国情怀与民族精神。它也是袁隆平“心系百姓、敢于探索、勇于创新”的时代精神。它是中华儿女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魄。

其次,要知晓中国精神为何重要?古语云:“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与华夏文明一样,中国精神同样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物质上强大起来的中国,在精神上也在不断强大。傲然挺立的中国精神,是我们在面对来自外部的种种风险挑战、面对社会多元的思想观念、面对各种群体的不同利益诉求时,能凝聚人心、实现“中国梦”的基石。“中国精神”的传承,需要我们把“中国精神”的种子埋在大学生的心里,用爱浇灌,用心培育,用行引领,让“中国精神”生根发芽,枝繁叶茂。

三、圆梦之力量

我的一位学生曾跟我说:“我是整个村子里第一个大学生,我的学费是所有村民一家一户帮我凑齐的,我走出大山的那一刻,所有的村民都夹道来送我,我知道我是村里的希望,我也想把我的所见、所闻、所学回馈给他们,让他们也能了解不一样的世界,我自己也会积极参与到改变家乡的进程中去。”他的这句话深深地影响着我,我想,一位学生可能只是我所带学生的千分之一,但是一个学生,背后是一个家庭,一个家庭背后是一个村庄、一个社区、一个社会,一个社会背后是一个国家。教育可以从学生流向整个国家社会,聚集成磅礴的“中国力量”。高寿105岁,刚刚去世的杨绛先生曾说:“简朴的生活、高贵的灵魂是人生的至高境界。”是的,教育也应是这样,它像水,滋润着心灵,灌溉着精神,传播着智慧,培养学生高贵的灵魂,唯如此,教育才能影响一代代学生,丰富中国千秋万代的文化传承。它是浇灌“中国梦”这棵大树的源泉,给予梦之力量源源不断的能量。

10年的辅导员工作,我从现状中思索,带着思索去践行。传播礼仪,提升中国文化认知;成长辅导,助力成长过程支持;创新互动,加强“微力量”引领。我带着学生内修中国文化底蕴,外强文化交流技能,他们多次在全国外语竞赛中斩获佳绩。习大大访英期间,我的学生担任了彭妈妈的接待翻译,其出色表现刷爆了校友圈,为中外文化交流贡献着一份中国力量。我的一名学生,毕业后到孔子学院工作,她跟我说:“走出国门传播中国文化,每当说起中国,都会心生自豪,因为我对中国这片土地是爱得如此深沉。”

我的“中国梦”,就是和学生一起,坚定寻梦之中国道路、弘扬筑梦之中国精神、凝聚圆梦之中国力量,为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圆每个人自己的人生梦而不懈奋斗!